北京悄然布下四个大局,中国已做好一切准备!

前几天外媒纷纷报道中国最近几年增加粮食储备占全球60%,西方政客甚至一跳三尺高叫嚣着要中国必须“做出解释”,实在是可笑。

中国合理合法通过自己耕种或履约购买的粮食放在家里,需要向谁解释?

实际上,为了应对“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政府所做的比普通人所了解的更深更多。

一:“物联网”

早在六七年前中国政府就已经在开始并网“物联网”系统,所谓物联网系统就是全国的物流公司信息并入国家“物流信息联网系统”,由国家来负责储存利用这些全国的物流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

有了“物联网”之后,在很多地区闲置已久的“供销社”系统也开始重新进行运转测试。

50后60后70后可能对供销社很熟悉,但生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80或90后可能并不熟悉,其实供销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重要的物资分配任务,即便在改革开放以后供销社也没有完全取消,因为关键时刻它还能派上非常重要的用场。

二:“电子粮票”

同时,国家除了“电子货币”之外还测试过全新的“电子粮票系统”,所谓“电子粮票”就是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全国经济计划配给制度。

大家千万不要对“计划”两个字有应激反应,虽然的确当年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生活并不富裕,老百姓物资短缺,但造成短缺的真正原因是当时西方对我们的全面封锁,以及苏式“全盘计划”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为“算力不足”等原因所导致的,换句话说只要算力足够,算法先进,在关键时刻“电子粮票系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能源结构优化”

众所周知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电动汽车”,在我国南方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全电动运输卡车”;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环保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

我国是一个多煤中气少油的国家,我们的能源储备量特别少,天然气资源比较少,煤炭储量特别丰富。

在和平时期我们的油气缺口可以从海外采购,通过马六甲海峡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内供应生产生活所需,但非和平时期这种运送方法就完全靠不住了。

除了北方俄罗斯可以供应部分必须的燃油和天然气之外,我国还有70%的能源缺口无法弥补。

但是,煤炭是可以随时转化为电力的,我国的第四代火电站发电污染也通过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污染程度比之前的火电站要轻得多。同时,国家还在加大光伏电站以及风力发电站和水利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换句话说,我们正在做好最大程度应对燃油短缺危机的准备。

四:“确保主粮完全自给”

西方只关注到了我国大量增加粮食储备,却没有意识到粮食储备只能解决一时的危机却解决不了长期的隐患,中国在面对粮食危机的准备远远不止于囤粮那点事。

早在七八年前我国就开始推动落地“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并不断发射高清分辨率卫星对全国红线耕地进行遥感观测,确保红线内耕地全面处于耕种状态,最终目标是实现主粮100%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谷物主粮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0%,但这依然还是不够的,我国在化肥生产、谷物育种领域的投入还在不断加大,对盐碱地甚至是海岸滩涂地的开发利用科研投入也是不断加大,东南亚化肥原材料大单,谷物新技术育种提高亩产,盐碱稻和海水稻已经开始试种,力争在五年内实现谷物100%自给,甚至是120%自给,也就是不仅可以全面自给自足,还能在关键时刻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出口。

五:“中国式危机穿越”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应对“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认真的,是在脚踏实地的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起那些还在斗嘴、吵架、玩弄舆论的西方政客来说,有这样的中国政府实属中国人民之福。

中国政府在做的准备,是要来一场全民穿越,是要在穿越这场百年未有之危机时,一个都不许少。中国政府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要所有中国人,都要平平安安地渡过这场国际动荡危机。

1:有了物联网大数据加持的新供销社系统,可以确保有限的资源不被浪费,全部精确可控地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将游资排除在关键物资运输体系之外,从根本上禁止其“发国难财”。

2:物资精确送达地方之后,战略物资和必要生活物资将采用“电子粮票”系统进行人均公平分配,比如主粮这类物资,不管是亿万富豪还是工薪阶层,每个人每个月能分配到的电子粮票都是一样的,并且电子粮票不可转让,不可交易,分配到户,杜绝资本炒作粮食。

3: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保证我们不被石油卡脖子,一旦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依然可以用纯电汽车和纯电铁路网络完成战略物资和必要生活物资的分配,老百姓依然可以在家用电做饭,石油能源则优先保障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使用。

4:以我们目前的粮食储备,可以保障就算全面停工停产停耕两年我们14亿人依然人人有饭吃,而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和高产新谷种的推进,将保证我们每年都能不断向战略储备粮食库储存新的主粮,哪怕国际动荡持续十年二十年我们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所以,中国政府为全面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已经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

当然,这种全球性的重大危机或许并不会发生,但是只要它有发生的可能,我们就要做好100%的准备。

哪怕我们这些未雨绸缪的准备最终并没有用上,这些准备也没有白费或白做,毕竟危机随时都可能来,只有那些随时做好充分准备的民族,才有资格跨越危机的考验,拿到通往下一个时代的最优门票。

此文章由海外华人同盟资讯主篇为您精心报导。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按赞和分享哦!我们的专页将每日不定时更新,以取得最新资讯与大家分享。

發表迴響